《末代皇帝》

《末代皇帝》

《末代皇帝》是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·贝托鲁奇1987年的作品。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,最佳导演等9项大奖均由此片斩获。


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。

《末代皇帝》这部电影让我回忆起江主席的话。他说一个人的命运除了要靠自我的奋斗,你还要考虑历史的行程。对于溥仪这样的人物来讲,这句话可能要颠倒过来。他除了考虑历史的进程之外,能够通过自我的奋斗改变的东西真是少之又少。

中国最后一位皇帝,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绝对不知道,他是怎么一夜之间从他的王府家中,从他母亲温柔的怀抱中来到紫禁城,成为天子的。在紫禁城最后一次登基大典上,溥仪可能也没有念两首诗的闲情雅致。他父亲醇亲王载沣那句著名的谶语“一会就完了”预测了大清国的命运,却预测不了溥仪的一生。

溥仪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,从大清光绪三十二年出生到民国三十四年满洲国皇帝退位,他是傀儡天子。民国三十四年到公历1967年逝世,他成为了一个普通公民。回顾溥仪一生的境遇,实际上展现的是一个甲子以来中国历史的变迁。从溥仪的一生中,我们感受到的是历史在滚滚红尘中前行的痕迹。那些卑微的普通人自不必说,即使贵为天子,他依然是被历史裹挟着前行的尘埃中的一份子,随波漂流,随风摇曳。

紫禁城岁月

所有的离开你都赶不上,所有的门你都打不开。所有的人都是撒谎者。

3岁的时候,慈禧太后逝世前决定他做皇帝。1912年大清退出历史舞台时他6岁。那时前朝太妃们拿着代表新时代的望远镜看奶妈给他喂奶,竟是他与儿童时期最为信赖的人相见的最后一面。他尝到皇权的滋味,但当隆裕太后决定皇帝不再需要奶妈的时候,奶妈就要立刻离开,溥仪没有任何选择权。这也是第一次,溥仪没有赶上亲人的离别。

theLastEmperor-1

宣统退位后根据清廷与民国北洋政府《清室优待条件》,溥仪在紫禁城内继续他的皇帝生涯。7年之后溥仪生命中第二个信任的人,传教士庄士敦来到风雨飘摇的北平,是时皇城脚下已车水马龙。《二十一条》的消息传入,愤怒的学生在街上游行,呐喊示威,与军警对峙,追求民主科学。然而这一切概与皇城内的天子无关。他甚至要趴在地上聆听外界的动静,用这种古老而有些可笑的方式了解外面天翻地覆的世界。

庄士敦成为给他讲述外面世界的人。他告诉溥仪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,告诉他要说话算数,做一个“绅士”。不过该如何讲述俄国的列宁和美国的华盛顿之间的不同,真是一言难尽。但更多时候,一个国家,作为一个政权的运势,在建制的时候已经注定了一大半。谁又能洞悉这些呢?1919年日不落帝国还高悬当空,俄国方兴未艾,美国亦不能预料自己的未来。高墙之内的皇帝关心的不是这些。他连母亲去世都不能回家探望,他进了这围城,就再难出去。叫天天应叫地地灵的皇帝,不能打开紫禁城的大门。

溥仪也曾拥有改革的梦想。他戴上了眼镜,却不能选择自己的妻子。剪掉了辫子,却查不清自家库房的账单。当他左右不了这一切的时候,他不是没想过逃离。但庄士敦,大英帝国苏格兰的绅士告诉他,只要结了婚,他就能成为家里的主人。当溥仪反问庄士敦为何自己不结婚时,他的老师一时语塞,只有以微笑搪塞。

“整个皇宫已经成了一座没有听客的戏园子,为什么唱戏的还不下台?” 溥仪遣散了中国最后千余名太监,未料自己也即将被赶出紫禁城。1924年西北军阀冯玉祥进占北平,民族主义的青天白日取代了五色旗,溥仪和其余的前清遗老一同被逐出紫禁城。

theLastEmperor-2

满洲国时光

所有人都在探索社会革新。新旧交替的浪潮中,每个人都是矛盾的载体。溥仪反对包办婚姻,但当他的“贵妃”文秀要和他离婚时他又坚决反对:不能和皇上离婚。历史不给他任何思考时间,甚至喘息之机。城头变幻大王旗。他刚刚逃离军阀争相割据的北平,收音机里蒋校长已发动政变,国共决裂。满洲后裔,日本间谍川岛芳子给皇后婉容带来了鸦片,也给溥仪带来了不幸的消息:他们的祖坟被挖了。1928年土匪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,舆论哗然,溥仪亦与民国政府彻底决裂。

3年之后,溥仪的老师和挚友庄士敦回英。离别时他回忆自己人生的小轮回,再见时用力握手,一如当年在紫禁城初见。那用二胡拉的《友谊地久天长》更是令人动情。庄士敦回国后将自己传奇经历写成《紫禁城的黄昏》,畅销西方。

中国对日战争爆发,日军很快侵占中国东北。怀着复辟帝国的梦想,溥仪答应复辟伪满洲国皇帝。在张勋辫子军短暂勤王之后,这是他第三次登基。他无时无刻不想主宰自己的命运,然而就连婉容这个已被鸦片毁掉的皇后都看得出,甘柏这个日本人才是满洲国最有权势的人,溥仪永远是个傀儡。婉容亦不能改变自己命运,她是皇后,不能像文秀一走了之,却在鸦片的云烟中继续麻痹自我。

theLastEmperor-3

溥仪与婉容决裂。川岛芳子接走婉容时他奋力追赶。年少时他追的是马车,现在换成了汽车。年少时追奶妈,现在换成了妻子。不变的是他的背后仍有一大堆随从服侍,充满谎言的世界,再一次追不上的离别,和走不出的大门。

平民生活

在人的一生中,或许有那样几个改写命运的时刻,而它们在变革时期尤其清晰耀眼。就像几年后许多人赶不上国军撤退到孤岛的船一样,溥仪也未能到日本向美国人投降。他们在机场被空降苏联红军截下,成为战俘。国共内战以共军在大陆的全面胜利告终。溥仪被移交给新中国政府。那时还有人向他下跪,但他再也不是九五至尊。

在中苏边境他见到了影片开头的典狱长,一个好人。候车室里典狱长第一次救他一命。典狱长不仅救了他的姓名,还给了他新生。他可以学一门养花的技艺,懂得自己挤牙膏和系鞋带,还有不在起夜时吵醒别人,那些有关独立,自主和相互尊重的,他在皇城内不曾学到的道理和不曾形成的人格。或许童年的帝王生活是最愉悦的回忆,而经事之后,与草木相处一定是溥仪一生中最安顿的时光。后半生溥仪经十余年关押后,于1959年被特赦。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周恩来的保护未受迫害。

theLastEmperor-4

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,在北京街头溥仪仿佛看到历史的另一个轮回。他一定回忆起自己少时在围城之内乘坐的那个轿子,前呼后拥,声势浩大,只是朱颜改。人们在绿灯下驻足等待,红灯时疾速前行,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。斗转星移,那个好人,典狱长变成了交代自己反革命罪行的牛鬼蛇神,然而红小兵却不像解放军一样讲人道主义。

电影中溥仪在努力赶上每一次离别却又事与愿违的时候,我都觉得他像在努力赶上历史的车轮。但历史永远走的比他快。他一辈子也没学会高明的谎言,那种像庄士敦一样,绅士般的谎言。年少时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成为皇帝,突然又不再是。在生命末期他也不明白,这个帮助他洗心革面的典狱长,怎么就成了十恶不赦的反革命分子。

留给溥仪思考的时间没有很多。影片的最后,历史的轮回也昭示着溥仪生命的轮回。他回到了自己曾经的家,在那个雄伟的太和殿内和蛐蛐融为一体。生命的最后,他又回到了1908年那场盛大的登基典礼,在那里他邂逅了第一只蛐蛐。他回到了一生的起点。

谈谈电影

这是一部我可以给9.9分的电影。作为商业片,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不过分夸大的历史事实。配色与配乐亦足够出色。最高明之处在于作为史实纪录片。它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展现了溥仪波澜的一生,和他背后的那个激荡与变革年代。我不愿意给溥仪打上任何带有悲剧色彩或者贬义的标签。因为这部电影就像在平静地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。故事讲完了,你并未得到对个人结论式的评价,而是作为渺小的个体,感受到历史的浩瀚,而对其永葆敬畏之心。

不知为何我想以庄士敦没能详细回答溥仪的那个问题结束这篇文章。列宁还是华盛顿都不能预料,百年之后这片土地上的领导者是赫鲁晓夫还是戈尔巴乔夫,是小布什还是特朗普。但我觉得可以预料的是,这片国土上的建制有没有持续的动力和自我修复的机制。我始终相信在某个特殊的时刻,一个或几个人有那样转瞬即逝的机会,去改变历史车轮的方向。而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,就很难再见。

向给人以启迪的伟大电影和导演致敬。祝每个人幸福。